生活 |
楼下的小店总是这个时候打烊。拉卷拉门的声音非常清楚的传上来,提示我应该睡觉了。 |
[ maxwell
写于:2007-10-28 21:59:20 ] |
|
换成了中文验证码 |
经常碰到很多垃圾留言,不得已,换成了中文验证码 |
[ 斑竹
写于:2007-10-27 16:07:47 ] |
|
kuku |
下乡日记,也发在这里晒晒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别说坐的,在这趟慢慢吞吞,像公交车一样站站停的火车上,连站的位置都很难找到。
人挤着人,汗夹着背,我们的紫阳助学之行,就是这样开始的。还要扛上近十箱沉重的书,光是进站这段路程,到最后爬上车厢,已经把我折磨得像个垂暮之年的老头,连喘气的力气都快没了。
跋涉这个词,果然不是随便可以玩的,幸好前面加了爱心两个字,所以召集起来的人,个个都是好样的,没有人抱怨,没有人叫苦,男孩女孩们,脸上流着汗,也洋溢着笑容,自己掏路费,自己做搬运工,在下午出发,在夜深到达,去帮助那些埋没在深山里的清苦学子。
在一个黑漆漆,发着霉味的旅馆住了一晚,第二天还要赶一趟火车,再坐上镇上的小车,沿着江水,从山的这头,到山的那头,很多坡陡峭的几乎超过45度,车子像在进行野外障碍越野赛,到达目的地时,我已经傻了眼,这一路颠簸的难度系数,已经超乎我的想象了。
我曾经厌倦工作,也背着包这样跋山涉水的,到处旅行。但却从没想过,有人在做同样的事,却是为了山里的孩子。
啰嗦了这么多,其实我这个编外人员,就是想借此小文,向爱心跋涉的各位兄弟姐妹表示敬意。因为我知道,爱心跋涉的很多成员,自己也拿着并不宽裕的薪水,却在自己掏腰包,坚持做这些事。
还有那些在大山里教书育人的乡村教师们,贡献出自己的摩托车,放弃自己的假期,和我们一起翻山越岭,去寻找那些贫困的家庭。山里遇到的每一个村民,他们都认识,互相打招呼问候,那种熟悉的感觉,仿佛就是住在隔壁的邻居,即使是在离学校已有两个小时路程的山顶上。
山景和溪水,鸟鸣婉转,风从身前背后吹来,树叶哗哗的响,人们的笑容憨厚甜美,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这么美好。然而这并不能掩盖乡村教育的危机。
完小有完小的痛,村小有村小的苦。老师永远是不够的,完小里可以把一个老师掰成两份,勉强够用,但课余之外,孩子们享受不到任何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,没图书,没电脑,没有城里孩子那些花花绿绿的教学玩具。
村小就更让人心酸,一个老师两个班,在一间教室里上课,几张破烂的课桌,这就是一所学校的全部所有了。其中有间位于山顶村小,唯一老师,竟是村里失学的初中女孩,250块的工资,15岁的稚嫩青春,竟然要去扛起村里二十几个小童的未来。
让一个失学的初中生,站在讲台桌上教书。这就是中国乡村教育的真实现状,而中国有76%的小学生来自农村地区。
长此以往,这将是多悲哀的数字。
还有更多凄惨的故事。那天拿到待助学生统计表,看到很多单亲的孩子,大部分是失去父亲,旁边注着死因:煤矿坍塌事故。
失去父亲的童年,眼神是那么暗淡。你看见了吗?
|
[ kuku
写于:2007-10-24 14:49:31 ] |
|
kuku |
西北的冬天来了,帮朋友在这里贩卖儿童。
爱心跋涉义工联盟,来自西安的民间助学组织,大部分义工都是刚出社会的年轻人。其中的一个护士,每月只有700块的薪水,却几乎每周都参加公益活动,国庆假期跟他们下乡至陕西南部的秦岭山区,访查出32个需要救助的孩子。
以下的是学生资料,可能需要注册才能看到内容。各位兄弟姐们有空到杭州的论坛里多转发。
http://bashe.uu1001.com/read.php?tid=334
小学生一年资助费300。中学生一年600元。如果你有兴趣,可以直接在论坛跟帖,也可以发邮件到hope@huayuan.org.cn留下联系方式。
帮人助己。 |
[ kuku
写于:2007-10-24 14:45:02 ] |
|
kuku |
像枯叶飘落山涧
像韭菜冒出嫩芽
像苹果掉落田埂
像麻雀飞上枝头
像阳光穿透窗户
像乌云布满天空
像鲜花怒放六月
像骨灰撒向江水
像你我相聚梦里
像死亡
像出生
像从没发生
像这样
我们过完一生 |
[ kuku
写于:2007-10-24 14:31:08 ] |
|
非常温馨的地方 |
几乎每天都会到这里看看,感觉这里是非常温馨的地方。
孤身一人,非常思念远方的妻儿。每天都是这么忙,也许是日子久了,似乎再也没有以前的激情了。非常渴望能够好好休息一下,和家人在一起好好抱抱女儿。 |
[ 老麦
写于:2007-10-23 22:43:40 ]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