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uku |
到甘肃有些日子了,参加了个民间组织,写了东西,本来是给他们交差的,顺便也贴在这里吧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※ ※
说起来,这还是第一次。
直到到达第一户学生家庭,穿着破旧的学生家长,一副卑谦的样子,把我们引进光线昏暗的屋里,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。比起手足无措的学生家长,我这个志愿者也许更心慌意乱,不知道是该坐下,还是站着。
毕竟,去证实一个家庭是否真正贫困,不是件愉快的事。谁不希望家家户户都衣食无忧,幸福安康。其实这第一户家庭访查的印象,已经有点模糊了,只记得那天下着雨,进村的土路泥泞不堪,深一脚,浅一脚,到学生家里时,鞋子已经像从泥浆里捞出来一样。
而武山县妇联的李主席,穿着一双高跟鞋为我们指路。她嘿嘿的笑,说,没事没事,其实高跟鞋走泥路才占便宜,不滑到。
房子是土房,屋里屋外都是干泥巴那种暗淡的颜色,好歹外面挂着一些颜色鲜艳的玉米和辣椒,总是让这一贫如洗的家庭,看上去有那么一点点生气,而房间里唯一的亮颜色,就是墙上黄灿灿的奖状。忘了是不是单亲家庭,反正没听提到父亲。只记得学生的母亲在狭小的屋里转来转去,忙着要给我们端水递茶。询问之间,她指着乱糟糟的炕说,我和小儿子睡这里,家里只有一个炕。
那大儿子呢?我问。
大儿子睡在柴房。她答。柴房就是厨房。她的大儿子正是我们这次调查对象,念高二,成绩非常优秀。而和母亲一起睡的小儿子,好像也读到初三了。柴房右边还有一间房,我从门缝里看了看,里面堆满了杂物,一些粮食,农用工具,还有一些破旧的衣物。
问,养猪了吗?
没养,什么都没养,缺饲料,种的麦子人都不太够吃。
再问下去,才知道唯一可以从那一亩二分地里刨出来的钱,就是种点蒜苗,自己是不舍得吃,拿去卖掉,这还算好的,因为是河谷地区,土地肥沃还能种点蔬菜拿出去卖。要在山区,旱地里除了能能种点小麦和玉米,就没其他用处了。曾看到报道说今年猪肉涨价了,农民受到实惠,说这话的人,大概没想到,中国还有养不起猪的农民。
这时候,她的大儿子回来了,正值周六,学校放假了。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,脚上是一双旧布鞋,小小的个子,但比起母亲,儿子反而显得不坑不卑,年少的脸上,已经显现出刚毅和自信。在后来访问的那么多位学生,好像只有他,敢直视我们的眼睛,回答我们的问题。在这所暗淡无光的西北小土屋里,这张脸的出现,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。
※ ※
漫漫的黄土高坡,爬上最高的山梁,你才能看到,小小的村落,东一个,西一个,散落在各处,有的在山梁,有的在山腰,有的在山脚。村与村之间的土路,随随便便,就要走上一两个小时,而对于我们这些在城市里被汽车惯坏的脚,时间恐怕是要乘上数倍。在西北做调查访问,比想象的要辛苦很多。为了去一个叫九棵树的村庄,我们来回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5个小时,好不容易到了村里,4个目标家庭,有2户大门紧闭,家长都出门了。
然而走山路并不是最辛苦的。辛苦的是,看到有些家庭的景象,心中升起的莫名心酸,会让你很久都打不起精神来。
那位同学,我印象很深刻,在学校集中同学拍照时,他瘦瘦的身形,尖尖的脸,拄着拐杖,一摇一摆的走过来。我企图让他对着镜头笑一笑,没有成功。
后来去他家的时候,天色已晚,雨仍然下着。和所有山村农户一样,他家也有个不小的院子,但除了堆放一些杂物,剩下的都是满地泥泞,没有像其他家庭种些花花草草。有两间小小的土坯房,亮着昏黄的灯光。这就是他的家了。
有个拘偻着背的老奶奶,从左边那间屋里出来,身上褴褛的衣衫,即使城市里的乞丐,可能都不愿意穿。乱蓬蓬头发下的那双眼睛,混浊不堪。我想走进她的房子,却只敢停在门口,屋里的炕已经占去一半面积,炕上的被子,如果那能称作被子的话,黑乎乎的,像在垃圾堆里堆了几年都没人要拣的垃圾。墙角推着一大堆杂物,同样黑乎乎的,看不出是什么东西。剩下的一点空间,放了个小炉子,一个锅,打开看看,糊糊的一堆,不知道煮的是什么。妇联的李主席小声在旁边说,这是他们家的晚饭。
这个家给我的第一反应是,这里是垃圾堆。人怎么能住在垃圾堆里。然而他们一家,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,这位老奶奶,已经八十几了。
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。
妈妈在孩子一岁的时候跑了,据说是嫌家里穷。孩子得了小儿麻痹症,拄着拐杖念到了高中,家里还剩下爸爸和叔叔,爸爸跑了老婆后,再也娶不起女人,靠拉煤养活一家人,叔叔因为穷,仍然打着光棍。
我看着那间如垃圾堆般的房子,看着那位已经八十几岁的老奶奶,想起在学校里拄着拐杖上学的孩子,想起他还在风雨里拉煤的父亲。我想我们同样都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,为什么他们只能这样生活?
天已经彻底黑下来,我拿起相机,却无心记录,匆匆拍了几张了事。想起以前有位著名的记者,他说他面对悲惨的景象,总是按下快门,然后悲伤。
这个道理并不适合每个人。
趁着大家都在离开了,我悄悄的塞给老奶奶一百块钱,她的手和西北的黄土一样粗糙,捏着我的手,久久不肯放。我不知道这样做,是否违反了乐助会志愿者的纪律。但那一刻,我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办法,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。我们总的做点什么,对吗?
※ ※
还有最后一个故事,不得不说。那位学生的妈妈据说疯了,不久便已经去世了。给丈夫留下四个孩子,最大的上高中,是我们此次访查资助的对象。最小的才两岁,是个男孩。老二是个女孩,看上去十几岁,家里人说她也疯了,低着头在屋里转来转去,看上去的确不太正常。老三刚上小学,是个女孩,另外,还有一个年迈的奶奶。
家里的情景,其实和上面说的那家很像,没有女主人,还有那么多孩子,丈夫天天下地干活,家里也乱成垃圾堆了。而然这不是最触目惊心的。
临出门时,我发现最小的那个男孩,在撤着奶奶撒娇,不久便钻进奶奶的衣服里,这个两岁的男孩,把奶奶当成妈妈了,他吸着奶奶干瘪的乳房,在吃奶。
奶奶已经老的像棵枯树了,当然不可能有什么奶水了。而然她还是怜爱的抱着孩子,任由他在自己胸前折腾。
这个心酸的画面,我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了。
※ ※
最后,说点开心的吧。首先得向乐助会的甘肃社工,飞拖鞋美女致敬。西北的环境气候,生活习惯和广东差别很大。飞美女在兰州每天只能吃点面条,或者是西北人叫做馍馍的大饼充饥,馋了就自己煲点绿豆汤喝,比起广州的美食,这样的条件能让人想起万恶的旧社会了。最惨的是没什么朋友,据说寂寞了,飞美女只好飞到黄河边的沿河马路瞄帅哥解馋。
所以在此号召乐助会的所有帅哥们,积极通过现代化工具,广泛的,坚持不懈的,开展向飞拖鞋美女献殷勤活动。
这次下乡访问,我们一共走了7天。飞拖鞋美女和政府学校都协调的很更好,全程都帮我们安排妥当,和山区的简陋条件相比,这次行程算的上是衣食无忧了。
比起广东的炎热,西北已经有入秋的景象了,遇到土地稍肥沃的河谷地带,你能看见苹果水梨挂满枝头,偶尔还有牛羊若无旁人的吃草,麦秆堆成一座座小小的城堡,淳朴的老农会热情的为你介绍当地的民风,如果你能听得懂当地的普通话。
还有破旧的山区小学里,一排排的小小萝卜头们,拿着铅笔头,摇头晃脑的写着小小的字。淳朴的眼神,像山里的甘泉,因为天真,所以在他们身上你暂时还看不到生活困苦留下的痕迹。
对我来说,这次访查更像一次难得的旅行。走很多山路,吃很多山果,喝很多山水。看看别人这样的辛苦,再不珍惜自己富足的生活,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了。
|
[ kuku
写于:2007-09-19 20:25:04 ] |
|
台风来了 |
如题! |
[ 海苔
写于:2007-09-18 17:21:18 ] |
|
天气 |
天气不错,空气中弥漫着桂花香,杭州的这个时候是最舒服的。
朋友回老家了,本想去看看她的小宝宝,没有看成有点小小遗嘱。有时候一眨眼时间她就长大了,把整个过程都忘记了,人的记忆就这么点。 |
[ 海苔
写于:2007-09-17 16:58:37 ] |
|
老P |
人无论是否打算出名,都应该准备好自己的宣传资料。 |
[ 老P
写于:2007-09-15 10:16:45 ] |
|
回来 |
换了许多博客,终是觉得这里亲切,所以,我决定回来这里,回到单色素描~
祝我们可爱的斑竹和她可爱的小美女健康^_^ |
回复:欢迎回来我的小菜地:)
谢谢你的祝福,开心。 |
[ 皮影戏
写于:2007-09-12 8:14:56 ] |
|
海苔 |
日子过的稀里糊涂,不知道整天在干些什么正事!
教师节过了很快就要到十一了,期待着一个长的假期。 |
[ 海苔
写于:2007-09-11 14:50:18 ] |
|
|